梁振英郊野公園「可加可減」論 林超英:可加不可減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1/18 19:43

最後更新: 2017/01/19 11:55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郊野公園用地「可加可減」,研究用生態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公屋或資助房屋,將可令香港好多家庭可負擔置業。一直提倡守護郊野公園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表明,除非做到郊野公園「零損失」,才可個別考慮在郊野公園建屋。

梁振英表示,如果社會的阻力不太大,政府可以具體研究那些郊野公園可供開發,建造公營房屋,包括資助房屋,以訂定價格出售,將會令到香港好多家庭可負擔置業。他說:

少比例的用地,就可以生產數以萬計的單位,用作建公營房屋、老人院等用途。

【延伸閱讀】梁振英:近市區邊陲郊野地建屋 可成本價出售

現任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曾形容,徵郊野公園用地建屋是「思想癌細胞」,若破例徵用郊野公園一寸土地,日後勢必得寸進尺,難以再抗拒發展入侵郊野公園,「係諗都唔可以諗。」

不過林超英今日回應《經濟日報》查詢指,政府若能確立郊野總面積會增加而不可以減少、而且土地用於非地產、公益的項目的前題,他認為可以就個別項目地討論發展郊野,「我一向反對是反對減少、侵蝕」,政府亦要事前確認取得一公頃發展就要補償一公頃或以上的土地來加入郊野公園。

他認為建屋應該選址在平原地上,而本港平原地未被有效使用,包括棕地。他強調:

如果建屋畀人住是如此重要,就應該透過種種方法、各方合作在平原上建屋,真是無路可走才可以考慮用郊野公園地。

梁振英今日被問到為何發展郊野公園,而不重點放在棕地,他指出,棕地問題在《施政報告》亦有提及,不是不想發展,但要想到在棕地上的建築物,有社會價值及經濟效益,不能「俾錢你俾到你肯走」,但並沒放棄,社會需思考郊野公園是不加不減、只加不減還是「可加可減」,在有價值的土地加入郊野公園範圍。梁振英說:

若郊野公園用地不加不減,是非常可惜。

政府消息人士強調,現屆政府沒有計劃將任何部分的郊野公園改作其他用途。

消息人士補充,施政報告的建議屬特首的概念:「未有計劃、未有研究」,故沒有建議的選址等。他指出香港佔地1,100平方公里,而當中267平方公里用以發展、540平方公里用以保育,在保育面積擴大、內涵提高之下,社會是否應該理性地討論,是否可釋放部分郊野公園的土用作非地產項目。

【延伸閱讀】政府派6000元是捐了或沒領取?梁振英親自解畫

 

長春社亦批評港府再次刻意把郊野公園和房屋問題對立,意圖將發展郊野公園合理化;又重申郊野公園是本港重要的天然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康樂和教育價值,是市民舒緩壓力的地方,貿然開發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立下不良先例。

環團亦指出大部分郊野公園位於山地斜坡,缺乏配套設施,用作發展並不符合成本效益,促政府應先研究和推行其他更可行的方案以增加本港的土地供應。

【其他熱話】菇品包裝美麗有毒 吃未熟磨菇可致癌

【其他熱話】「最離譜」小三功課 教我如何2週速讀足本西遊記?